•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咨询热线:139-2379-5535
    深圳商业秘密律师

    新保险法对保险人权益保护

    当前位置 : 首页 > 著作权

    新保险法对保险人权益保护

    * 来源 : * 作者 :
    文章导读:一,新《保险法》对保险人权益的保护1,新《保险法》凸起夸大保险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入一步明确保险人的合同主体地位新《保险法》在第10条保险人的定义中,新
    关键词: 保险法,保险人,权益保护

          一,新《保险法》对保险人权益的保护1,新《保险法》凸起夸大保险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入一步明确保险人的合同主体地位新《保险法》在第10条保险人的定义中,新增"并按照合同商定”这一限定词。

         旨在说明保险公司只是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保险人与投保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应以保险合同商定的内容确定。

         这也是本次《保险法》修订的一个凸起特点,即夸大"保险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并将这一理念贯串于整个保险合同法部门。

         好比第23条,第32条,第52条,第54条等都新增了"按照合同商定”或"合同另有商定的除外”等划定。

         这一修订主要针对在司法实务中,有些法院在审理保险案件时,无视保险合同的相对性原理,无视保险合同所商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一味地夸大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做法。

         好比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纠纷中,有的法院忽视保险合同的详细商定,将被保险人与第三人因侵权而产生的赔偿责任,在保险金额内全部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

         新《保险法》夸大保险合同虽多数采用格局条款形式订立,但仍旧是基于双方自愿订立的民事合同。

         因此,应尊重保险合同本身的商定,以合同商定来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内容。

         2,新《保险法》答应对合同的效力商定附前提或者附期限新《保险法》第13条第3款划定"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投保人和保险人可以对合同的效力商定附前提或者附期限。

         "根据这一划定,在新《保险法》施行后,保险公司就可以通过和投保人商定附前提或附期限的方式,以解决核保阶段可能产生风险。

         在现行保险法下,实务中,良多保险公司也有商定附保单生效前提或附期限的做法,好比人身保险条款中常商定"本合同自本公司同意承保,收取保险费并签发保险单的越日零时起生效”;财产保险条款中一般不商定生效时间,而是在保险单中载明详细生效日期,或者在集团保险的承保协议中商定自交付保险费后越日起生效。

         但这些做法的效力如何在现行《保险法》[②]下是有争议的,有了新《保险法》的这一划定,今后在保险合同中对合同的效力商定附前提或附期限就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3,保险格局条款不利解释原则的合用规则入一步明确现行《保险法》第31条划定: "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新《保险法》第30条修改为: "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局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关于格局条款的不利解释原则,《合同法》第41条划定为"对格局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局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局条款一方的解释。

         格局条款和非格局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局条款。

         " 但是,以去实务中有些司法机关在审理保险合同条款争议时,一味地夸大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对保险条款不按通常含义理解,而只作有利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解释。

         新《保险法》对此予以了明确,首先不利解释原则只合用于保险人提供的格局条款的解释,而不合用于保险人与投保人协商确定的条款以及由投保人提供的保险合同的解释;其次,其合用条件是该格局条款合用通常理解有两种以上公道解释。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对"通常理解”如何熟悉的题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题目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0条的划定,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就是按保险合同的有关词句,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老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这一划定实际上将"通常理解”解释为按照《合同法》第125条划定的解释方法。

         我们以为,鉴于保险条款一般是在正当合规的情况下制定的,且都经由保监会的批准或存案,有的条款甚至是在全行业普遍合用的,因此,在对保险条款入行"通常理解”时,要考虑保险行业的特殊性,而不能简朴地按照"一般人的字面理解”予以考察,应当从保险的基本原理,保险的行业惯例等出发往入行解释,从而判定该用语是否确实存在"歧义”。

         4,新《保险法》扩充了可通过诉讼方式哀求支付保险费的险种范围现行《保险法》第60条划定: "保险人对人身保险的保险费,不得用诉讼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

         " 新《保险法》第38条修订为: "保险人对人寿保险的保险费,不得用诉讼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

         "这一修订对保险公司的意义在于,在现行法下,属人身保险范围内的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的保险费,保险公司是不能通过诉讼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的,而根据新法的这一划定,今后除人寿保险之外的其它保险业务的保险费都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

         二,新保险法对投保人一方权益如何保护1,关于保险利益原则的划定更加科学,人道化现行《保险法》第12条划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

         因为该划定未明确保险利益的存在时点,因此,实务中,保险公司均要求无论何时投保人对保险标的都必需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

         这次修订,新《保险法》对保险利益入行了重新界定,并区分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的不同特点,对保险利益的界定时点作了重新划定。

         这一科学界定对投保人一方的权益保护长短常有利的,由于这一修订不仅扩充了保险利益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其所合用的规则更符合现实操纵。

         其一,新《保险法》第12条第6款对保险利益的概念做了重新界定,增加"被保险人”为保险利益主体。

         其二,新《保险法》第12条对保险利益的确定时点作出修改,即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应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应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其三,在人身保险中,新《保险法》已不要求投保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而在财产保险中,不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就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其四,新《保险法》第31条第1款新增第(四)项划定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对与其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具有保险利益,解决了实务中存在的企业为其员工投保需每个员工签字同意投保的繁琐程序,有利于扩大保障范围。

         [③]但为了避免由此可能增加的道德风险及"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尴尬,新法又划定"投保人为与其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投保人身保险,不得指定被保险人及其近支属以外的人为受益人”。

         2,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更为宽松告知义务轨制是各国保险法上的一项重要轨制,是最大诚信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构成保险责任的法定免除。

         但是,现行《保险法》第17条对告知义务的划定有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没有对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作出限制。

         实践中常泛起保险人对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采取默许立场,假如保险期间内未发生保险事故,则保险人就赚取了保费;假如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人也可依此行使解除权,不承担任何保险责任。

         这种做法显然有违最大诚信原则。

         新《保险法》第16条对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作了修订,体现出立法的提高,基本上弥补了现行《保险法》第17条划定之不足,反映出新法对投保人告知义务从严格走向宽松的立法立场。

         首先,新《保险法》第16条第2款划定保险人只有在投保人达到重大过失的程度时才有权解除合同。

         而且,对于投保人故意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情形下,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也加上了"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进步保险费率”的要求。

         其次,新《保险法》第16条第3款划定了"不可抗辩条款”,对保险人审慎核保义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法划定,保险公司的合同解除权应在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30日内行使,超过30日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若保险公司是在保险合同成立二年后发现解除事由的,保险公司不得解除合同,同时也要承担保险责任。

         最后,新《保险法》第16条第6款还确立了"弃权与禁反言”规则,划定"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3,明确了格局保险条款订进保险合同的规则在合同法领域,人们已经熟悉到格局条款所固有的缺陷,即拟订格局条款的一方当事人,缺少与另一方当事人的协商机制。

         同时,格局条款去去造成风险分配的不公平。

         格局合同的拟定者去去以不公平的条款来免除或减轻自己的责任,而加重相对人的义务,导致对法律风险的分歧理分配。

         加之格局条款的提供者本来就具有经济上,专业上的诸多上风,当这种上风被滥用时,将使得相对人入一步陷进不利的境地。

         因此,我国《合同法》第39条确立了格局条款订进合同的基本规则。

         新《保险法》吸收了合同法理论的有益成果,在区分格局保险条款与非格局保险条款的基础上,入一步明确了格局保险条款订进保险合同的规则。

         新《保险法》第17条第1款划定,"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局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局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

         "这一划定要求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的时候,应给予投保人充分了解保险条款内容的机会,并对相关内容作出说明。

         只有经由这一程序,保险人提供的格局条款才能成为保险合同的组成部门。

         同时,新《保险法》第19条划定"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局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中的下列条款无效: (一)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二)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

         "这就是说,格局条款是否订进合同与条款本身是否有效是两个不同的题目。

         格局保险条款经保险人"昭示”和投保人"签名确认”即纳进保险合同,但作为格局保险条款的提供方,假如设定不公平的保险条款,该条款仍旧会被认定无效,并不因投保人的签字而受影响。

         4,理赔程序入一步明确,拒赔须说明理由近年来,保险理赔难是一个比较凸起的题目,主要表现为理赔效率低,故意拖延理赔及随意拒赔等题目。

         依新《保险法》之划定,保险人不得以证实和资料不完整为由多次要求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增补提供,借此拖延赔付时间。

         保险人应当及时一次性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增补提供。

         另外,以前不少保险公司对拒赔案件简以"不属于保险责任”或"不符合赔付前提”一言而盖之,新《保险法》划定不再答应此简朴操纵,对不属保险责任的,必需说明理由。

         新《保险法》第23条,第24条对详细的理赔时限作了要求,"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哀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也应在三旬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商定的除外。

         ""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应当自作出核定之日起三日内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发出拒尽赔偿或者拒尽给付保险金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5,保险金哀求权合用诉讼时效的划定新《保险法》第26条划定: "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哀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哀求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五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新《法保险》明确保险金哀求权期限是诉讼时效期间,也就意味着该期间合用关于诉讼时效中止,间断,延长等诉讼时效规则。

         固然新《保险法》同样合用"二年”和"五年”的期间未做修改,但实际上通过诉讼时效规则延长了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金哀求权的保护期限。

         6,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保险人不能免责现行《保险法》第65条划定: "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

         "而新《保险法》第43条则划定,"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该受益人丧失受益权。

         "根据这一修订,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其后果只是该受益人丧失受益权,保险人并不能因此而免除保险责任。

         7,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合用"自杀条款”自杀条款作为人身保险合同的重要条款,也是保险责任法定免除的重要情形之一。

         新《保险法》第44条修订为: "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前提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保险人依照前款划定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应当按照合同商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这一修订凸起的变化是,法律明确假如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不合用"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的划定,保险人应承担保险责任。

         8,保险标的转让的,由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义务现行《保险法》第34条划定: "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依法变更合同。

         但是,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商定的合同除外。

         "新《保险法》第49条对保险标的转让的情形作了重新的轨制设计,划定"保险标的转让的,保险标的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义务”。

         根据该条之划定,保险标的转让的,只需通知保险公司即可,而无须保险公司同意。

         实践中,因保险标的转让未取得保险公司同意,脱险时保险公司据此拒赔,经常引发争议。

         而依新法之划定,只有当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明显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时,保险人才不承担保险责任。

         9,保险价值有商定从商定现行《保险法》第40条划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商定并在合同中载明,也可以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

         "在实务中争议很大,特别是在有商定保险价值的情形时,保险人一般会在商定的保险价值与实际价值间选择一个相对较低的予以理赔。

         新《保险法》第55条对此予以了明确,即在保险合同对保险价值有商定的情况下,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机,以商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尺度。